强化政治监督,推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答卷丨共绘美丽生态画卷
习近平: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
办好群众“关键小事”|疏堵清障推动老旧小区改造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工作进展顺利

发布时间:2025-10-17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字体大小[ ]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工作进展顺利

超4100家境内外平台已进行首次报送

  今年10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有关要求,平台企业将首次向税务部门正式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记者从税务部门获悉,在平台内广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支持配合下,各平台落实《规定》总体上积极主动,特别是一些头部平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涉税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促进相关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100家境内外平台报送了相关涉税信息,为今后常态化开展涉税信息报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互联网平台企业及相关主体整体遵从度较高

  记者了解到,截至10月15日,已有6654家境内外平台报送了平台自身的基本信息,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涉税信息的平台数量已达4100多家,超过应报送平台总数的六成,拼多多、饿了么、滴滴出行等多家头部平台,从10月初即启动了涉税信息报送工作。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报送的涉税信息来看,各平台总体能按照《规定》要求报送,特别是部分境内外头部平台积极主动提高报送数据的准确率和规范性,较好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主要为钢铁交易提供平台的找钢网负责人表示,前期税务部门采取线上线下多种辅导形式,帮助平台正确掌握涉税信息报送政策、表单填报和数据传输路径。10月份开始正式报送后,找钢网顺利报送了平台内商户的身份信息和收入信息,并主动向平台内商户开展了税收政策宣传,提醒其如实申报纳税。

  ——尚未报送涉税信息的平台需尽快完成报送

  据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定,所有平台企业需要在10月31日前完成上述涉税信息首次报送工作,对目前尚未报送的平台企业,税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培训辅导和提示提醒力度,为报送涉税信息提供安全可靠的通道和便捷高效的服务,并严格落实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的涉税信息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数据安全。

  “目前首次报送的截止时间还有不足半个月,尚未报送的平台需尽快与属地税务部门对接,按照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地报送相关涉税信息,为后期数据校验、更正等工作预留出时间,防止因迟报、漏报、错报等情况被税务部门处理。”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院长张巍建议。

  ——依法处理违规分拆收入、转换主体虚假申报等违法行为

  记者采访了解到,个别平台存在为平台内从业人员在平台所在地违规批量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等行为,试图将个人劳务报酬等收入转化为个体户经营所得收入,以达到骗享有关政策而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甚至有的平台或中介机构还教唆平台内经营者、从业人员通过分拆收入、境外注册等方式转换主体身份、隐匿收入来逃避监管,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涉税信息报送秩序。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指出,目前有一些灵活用工平台,通过帮助自然人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将其大额工资、劳务报酬所得等收入转变为经营所得,从而违规适用核定征收政策。这种通过转换收入性质以达到少缴税目的的行为是违法的。《规定》配套公告明确,通过为平台内经营者、从业人员批量办理登记注册、更改店铺唯一标识码以及其他方式违规引导或帮助平台内经营者、从业人员转换收入性质或者分拆收入,均属于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

  施正文进一步表示,境外互联网平台为中国境内经营者提供营利性服务的,也需要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有关涉税信息,境内经营者通过境外注册等方式转换主体身份以规避涉税义务,同样会受到相应处理。不久前,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制发了《关于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有关行政处罚事项的公告》,对违法互联网平台的处罚事项进行细化,建议互联网平台企业认真落实相关法定义务,避免因违规行为受到处罚。

  税务部门提醒,依法治税是税务部门的法定职责,如实申报是纳税人的法定义务,任何分拆收入、转化收入性质、转换主体身份等违法行为都将受到追究。税务部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持续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依法查处各类违反《规定》的行为,推动平台经济持续规范健康发展,促进线上线下公平竞争,更好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中国公共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